目前,帕金森病尚没有根治办法,主要以药物、手术、康复等措施为主。脑起搏器手术(DBS)是一种微创、副作用较小的神经调控术式,在临床上已经发展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!
在世界神经调控学会中国分会主席、中国抗癫痫协会副会长、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三系系主任、神经外科专家栾国明教授的带领下,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福建院区(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)自2019年便开展了首例脑起搏器手术(DBS)治疗帕金森病。随着三博脑科神经调控技术的飞速发展,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,DBS治疗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,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。
01 术前评估
尽管许多患者有DBS手术的需求,但是这个手术并非想做就能做的,需要进行严谨、仔细的术前评估,例如头部磁共振评估、术前停药、美多芭冲击试验等,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系统地评估。
02 术前准备
当患者符合手术的条件,治疗团队在脑深部电极置入前,需要进行各项术前准备,例如为避免患者乱动,需要在头部固定一个架子,并进行术前的核磁共振检查,进行精确定位。到达手术室后,需要通过前后图像的融合进行仔细计算,通过手术机器人确定电极放置的位置和经过的路径,最终让手术更准确和完美!
03 手术操作过程
首先在头部设计切口的位置和消毒,完成之后再装上专业的设备进行确认,确保万无一失。
手术需要在头部钻两个约1公分的孔,经过这个孔将电极植入到颅内的核团,手术切口看着很大,但是内部创伤极小,因此该手术是微创手术。
评估置入电极的位置是否精准,是非常关键的一步。当电极植入患者颅内核团后,医生通过专业的电子设备可以看见特殊的神经细胞放电,此时医生便认为到了靶点位置,如果效果欠佳可在术中调整。最后用专业的设备将电极延长线和电池连接,完成手术!
04 术后调机
手术顺利结束仅仅是治疗成功的一半。术后数日,患者没特殊情况便可以出院,一个月后再回到门诊找医生开机,此时才是“见证奇迹”的时刻,患者才会感觉到手术的真实效果!
科普时间
脑深部电刺激术(DBS)又称“脑起搏器”,是一种非破坏性、小创伤的手术,安全、有效、副作用少,同时也是一种可逆的手术,如果手术后效果不理想或者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,必要时可以关闭刺激器,甚至移除电极。虽然很多患者因DBS手术而获益,改善了帕金森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,但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适合此手术,必须经过专业的医疗团队详细评估才能评判。
哪些患者适合DBS手术?
1. 明确诊断的原发性帕金森病,病程一般超过4-5年。
2. 对左旋多巴等抗帕金森药物有效,但随病情发展出现了运动并发症:如药效减退、“开-关现象”,异动症等。
3. 抗帕金森药物有效,但身体不能耐受药物或者副反应较大。
4. 对手术有合理的期望值,意愿客观对待手术效果。
5. 排除痴呆、严重的精神或情绪障碍等情况者。
什么时候可以进行DBS手术?
符合原发性PD诊断标准,病程超4-5年以上,出现药效下降、异动并发症,调整药物不能满足病情,年龄一般在75岁以下(有时根据病人个体情况适当放宽),对疾病和手术充分地了解,心理、家庭和资金等方面做好相关准备。在这些前提条件满足下,可考虑进行DBS手术治疗。
DBS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?
DBS术后1个月左右,患者需要返回医院进行“开机”,通过微电脑调整各项刺激参数,改善帕金森症状。有时需要往返多次,需要患者、家属和医生共同配合,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耐心,药物+手术治疗管理得较好的患者,可以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,甚至看上去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、工作。